污水廠長時間停水后的操作!
污水出廠停進水后處理方式
設備維護:關閉污水提升泵、攪拌器等運轉設備,防止空轉損壞,進行清潔、潤滑和檢查,及時更換磨損部件。檢查管道是否有堵塞、泄漏,放空管道余水,避免管道凍裂或腐蝕。
剩余污水處置:若處理池有剩余污水,根據水質情況選擇合適方法。水質較好時,可直接排放;水質較差,含有大量污染物,則需進行臨時處理,如投加化學藥劑沉淀污染物,再排放或暫存。
處理池維護:對沉淀池、曝氣池等處理池進行清淤,清除底部沉積的污泥和雜物,檢查池體結構有無損壞、滲漏。
長期停進水對活性污泥的影響
微生物活性降低:缺乏污水中的營養物質,微生物新陳代謝減緩,部分微生物死亡,導致活性污泥分解污染物能力下降。
污泥膨脹或上浮:絲狀菌等微生物因營養不均衡,可能異常繁殖,引發污泥膨脹,使污泥沉降性能變差,出現上浮現象。
污泥老化:微生物長時間處于“饑餓”狀態,細胞內積累的物質消耗殆盡,污泥老化,絮凝和吸附性能降低。
保證污泥活性的措施
投加營養物質:定期添加碳源(如葡萄糖)、氮源(如尿素)、磷源(如磷酸二氫鉀),維持微生物生長代謝所需營養。
間歇曝氣:間歇性開啟曝氣設備,保持活性污泥的好氧環境,避免微生物因缺氧死亡。
控制溫度:利用加熱或冷卻設備,將活性污泥環境溫度維持在適宜微生物生長的范圍,一般20-30℃。
來水時迅速啟動的方法
提前準備:來水前1-2天恢復曝氣和營養物質投加,激活微生物活性。
小流量進水:來水初期,以小流量引入污水,逐漸增加水量,讓微生物適應水質和水量變化。
實時監測調整:密切監測水質、污泥濃度、溶解氧等指標,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曝氣量、營養物質投加量等運行參數。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,僅供學習交流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我站觀點。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。